展板报告

大学生欺凌受害与攻击的关系:愤怒沉浸和敌意自动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

作者:黄建建,权方英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欺凌受害(bullying victimization)是指个体反复地、长期地遭到同伴有意的身体、口头或关系欺凌的过程 (Hamburger et al. 2011; Olweus 1996)。欺凌受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受害者和欺凌者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和行为问题相关(Boyes et al. 2014; Cao et al. 2021; Cho, S. 2019),如心理困扰(Peltzer et al. 2022)、抑郁和焦虑 (Oblath et al. 2020; Garnefskiet al. 2014)、愤怒沉浸(Malamut &Salmivalli, 2021)、攻击行为 (Ostrov et al. 2022) 和自杀(Serafini et al. 2021)等。探讨欺凌受害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对大学生的欺凌受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已有研究表明,欺凌受害与攻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如何随时间改变及其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 941 名中国大学生(74.39 %为女生;Mage=19.71;SD=2.77)进行了两次间隔 6 个月的纵向研究,采用欺凌受害量表、愤怒沉浸量表、敌意自动思维量表和 Buss-Perry 攻击问卷,构建了一个纵向的多重中介模型,以研究欺凌受害与攻击之间关系及愤怒沉浸和敌意自动思维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愤怒沉浸和敌意自动思维在欺凌受害和攻击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欺凌受害可以通过愤怒沉浸和敌意自动思维预测攻击,且愤怒沉浸和敌意自动思维可能存在相互预测的关系。综上所述,未来的干预措施应该注重解决大学生欺凌受害后所产生的愤怒沉浸、敌意自动思维和攻击行为,防止欺凌受害和攻击的恶行循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