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竑均1,张凤娟2
单位:1广西民族大学,2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道德判断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中生处于道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个体认知发展尚未完善,容易受 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初中生群体的道德判断特点对培养初中生道德观念和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具有实践 指导意义。过往道德判断研究多基于经典两难困境问题提出,而该范式在测量方法存在将“功利论”倾向和“道义论”倾向对立且无法量化、问题现实应用性不足等缺陷。针对上述缺点,Gawronski提出 CNI模型(Gawronski et al., 2017),通过参数估计量化个体在道德两难困境中对道德规范的倾向性和对结果收益的倾向性,并且测量出个体采取行动与不行动的倾向性。该模型能够更全面、细致地揭示道德判断的实质,但是其在国内环境的适用性有待考 证,同时需要改编模型故事使之能够用于初中生。心理距离和框架效应是影响道德判断的重要因素,解释水平理论 认为不同距离下的个体加工方式有所不同(Liberman et al.,2002),然而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道德判断研究中主被动框架效应的研究较少,能否基于解释水平理论对主被动框架效应进行分析尚待验证,初中生是否会受到心理距离和框架效应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