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灵芝1,魏明珠1,张凤娟2
单位:1广西民族大学,2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国传统父母养育观念,其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不打不成器”。基于此观念,部分父母为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倾向于采用体罚和言语苛责等粗暴管教行为,而忽视了教育的“耐心”打造过程(王明忠 等., 2020)。以往研究表明,粗暴养育会损害青少年的学业表现(Goldstein et al., 2005)。根据 Bandura 三元交互决定论,个体的发展结果是环境和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消极养育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既有直接不利影响,也可通过损耗心理资本这一关键的心理资源产生间接的消极效应(范兴华 等., 2017)。例如,具备希望特质的学生,能自觉将来自家长和老师等外界因素中的压力转变实现自己期望的内在动力,进而相应提升学业投入水平。因此,根据变量的中介作用原理,本研究推测,心理资本在粗暴养育与学业投入之间其中介作用。